新聞
紅煒:駁“青海光伏三大罪狀”
前一段光伏專業網站上紛紛轉載一篇題為“青海反常規擴容或將加劇光伏產業困境”的文章,直指青海今年再建1GW光伏電站的三大“罪狀”: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時候“逆市”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在“棄光”現象嚴重的前提下“雪上加霜”;“與國家電力發展的整體布局和節奏是不相符的”。更定性青海光伏發展“違背了市場發展規律”。筆者讀后,從題目到內容很有點不同看法。
青海光伏不是“逆市”而是順勢而為。中國光伏產品產能近50GW,全球需求量30GW,誰都明白產能嚴重過剩。同時過去賴以生存的境外市場嚴重受限,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正面臨嚴峻的考驗。解決的辦法無非兩個:或是就此讓這些民族的精英企業安息吧,或是盡一國、一省之所能,能夠擴大一點內需就擴大一點,給我們的民族工業以喘息之機,便于優秀企業對競爭乏力企業的有序整合,畢竟那不是別人的財富。擴大光伏產業內需市場,青海的自然條件“超好”,青海不來承擔,誰來承擔?青海雖然不富裕,但他努力做了,過去一年的工作贏得了光伏企業的尊重,筆者不知為何這是青海“逆市”之為?猜想原作者是指青海在打造光伏終端市場同時希望吸納上游產業進入的行為,既建設發電市場又建設使用市場,構造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何錯之有?至于上游企業投不投資,企業自己會做出正確判斷。
青海光伏不是“雪上加霜”而是雪中送炭。如果有機會,光伏研究人員一定要深入青海光伏終端市場去看一看,即使進不了青海省電網公司總調度室,也一定要進入光伏電站項目公司的中控室,去看看2011年青海42個項目,1個GW是如何并網,如何發電的,特別是今年4月初經過青海省領導召開專門會議后的并網發電情況,再去問一問各項目公司計劃發電多少,實際發電多少,他們的總公司對投資結果是否基本滿意。如果你去不了,筆者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情況:今年5月8日,青海42個光伏項目全部并網發電時出力的結果是72.2萬kw,接近最高出力理論值80萬kw。作為民營企業“中國風電”的第一個光伏電站項目——德令哈20MW項目,2012年計劃發電5000萬kwh,截止6月底實際發電2438萬kwh,這還是在上半年不斷技術調試,經常下雨前提下取得的結果。今年這家公司又努力爭取到二期20MW建設許可,如果一期效果不好,企業為何要自己給自己“雪上加霜”?
青海光伏產業發展布局合理、節奏穩健。認為青海光伏發展快了,“與國家電力發展的整體布局和節奏是不相符”。先說“布局”,所謂“國家電力布局”的準確內涵恐怕原作者自己也解釋不清,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最適合的地方布局就是正確的布局。青海發展光伏的自然條件最好,不在青海布局難道去一個不適合光伏發展的地方布局?再說“節奏”,這不,國家能源局新近公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又將光伏發電終端建設目標從15個GW提升到21個GW,過去一年中,從5GW到21GW,國家這已經是第三次提升了,青海始終是4個GW,青海不是發展快了,而是慢了。
發表以上意見的,是著名研究機構“中投顧問”的兩位專家,無論是觀點還是文字都與其身份不相符,怎么看都是不懂光伏市場的記者為了吸引眼球篡改他人本意編造的聳人聽聞之說。同樣作為研究人員,筆者痛斥這種無恥行為。更重要的是,新事物的發展不可能不出偏差,沒有偏差的糾正人類就沒有進步,無論研究人員還是媒體,對于青海光伏建設這一人類對新能源發展最重要的嘗試,應當具有更加全面深入、令人尊重的視角。
(好展會網 太陽能光伏專題 )